经济观察报:“资本快手”泛华公估开始收编
欧阳晓红
甫一落地,就在扩张,这便是于12月18日开业的泛华保险公估集团(下称泛华公估)之天性,或许来自母公司纳斯达克上市的泛华保险(CISG.NASDAQ)的遗传基因,抑或是泛华保险董事长胡义南的资金承诺——“需要多少就给多少”?
资本图谋
“明年至少要设12家独立法人公司,可通过各种方式达到目的,比如收购兼并、增资或投资的形式、收编管理团队等。”18日,泛华公估董事长吴德华告诉记者,接下来,便是全国开花,“最终争取在全国各省都设独立法人公司。”
底气的背后是资本。胡义南说,目前,泛华集团现金流充裕,银行存款达16亿,金融危机下,“我们不仅不会降薪裁员,反而会逆势而上,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包括加快收购步伐。”
就在挂牌当天,泛华公估还悄然签订了一份收购意向——拟以1000万收购国内排名前10位的深圳弘正达保险公估有限公司,并在当日进入尽职调查程序。据透露,泛华公估同时还进行着好几个类似于弘正达的兼并案。
泛华公估总裁钱兵介绍,其收购的对象通常有三种类型的公司——网点盲区、与之业务形成互补性、具备独立品牌。而对于被收购的公司,整合思路与泛华保险在代理与经纪领域的一致,如撤销其现有管理平台,植入泛华统一的业务平台。
不可否认,泛华集团于今年4月份收编的三家公估公司,如广东方中公估、深圳普邦公估、上海天衡公估便是专注于不同领域的保险公估业翘楚;该收购堪称中国保险中介业最大规模的兼并案。
胡义南说,四方(方中、普邦、天衡及泛华)共同筹建了“泛华公估”,经过大半年时间完成了泛华公估的资源重组与基础再造,“由此也开启了中国公估服务业,从零散走向集中、混乱走向标准,由人脉经营走向品牌经营的发展路径。”
“迄今为止,泛华集团已投资泛华公估集团8000万,接下来,还将对其追加投资;”胡义南说,“公估需要多少就给多少。”而此前,胡义南曾承诺出资1.3亿元完成三家公估公司的合并案,剩余资金预计在2009年年底之前投出。
然而,“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观念,让收购路上的泛华公估颇有些不爽。“他们不到最后关头,不易被改变。”泛华公估人士说。
不过,钱兵认为,受全球金融宏观形势恶化的影响,中小型公估企业举步为艰;他们可能很难熬过明年底,而那时正是“抄底”收购的最佳时机。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公估业起步仅八年发展时间,2001年至2007年,行业市场年均增速高达102%,机构总额增长10倍达到现在的269家,市场增长超过100倍,由2001年的1000万规模达到估计今年底的10亿规模,但2007年全国财险赔款超过1000亿元,由公估核损的金额占比仅为13.36%,
“这说明,我国保险公估市场潜力巨大的同时,存在有效供给不足,供需失衡的矛盾;显示保险公估业必须以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进行生产力与服务品质的提升——但这需要资本支持。”泛华公估CEO叶志源说。
事实似乎也是如此,三家合并之后,成效明显。据泛华公估董事长吴德华透露,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公估业总利润2600万元,发起泛华的三间公司占据约四成比重。胡义南预计2008年泛华公估将录得净利润1750万元。
2010年分拆上市
泛华保险曾预测泛华公估2010年上市。现在,金融形势巨变,其计划有变化吗?
胡义南告诉记者,分拆上市时间应该不变,届时可能会选择国内A股主板上市。“虽然当前市况低迷,但预计2009年下半年市场将再度出现泡沫,上市机会将出现。”
据泛华公估人士透露,泛华公估明年即将启动股份制改造,并进入低成本大举扩张期,夯实基础,为IPO作准备。
但在美国股市,泛华保险,12月17日收盘价仅8.22美元,其年内最高价为16.63美元,即自2007年底上市以来,股价缩水50%;市盈率已由上市之初的近70倍降至10倍附近。
胡义南说,头顶“保险”二字,昔日被追捧的股票在金融危机后一度成为被抛弃对象,当前股价被严重低估,合理水平应在20倍市盈率附近。
据吴德华介绍,整合后的泛华公估将采用集团化运作的模式,以资金预算管理和品质管理为核心,力争在未来3-5年的时间内,整合现有18个省市分公司,建立构成连接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经济区的全国基本市场和扩张点,保证在全国每个省、直辖市和主要地级市都有服务网点,实现全国公估网络的无缝链接。
此外,泛华公还计划推出权激励计划及期权计划。
来源:http://finance.jrj.com.cn/2008/12/2014513126289.shtml